技术创新打破光伏发电电价补贴下降的僵局
发布时间:2016/05/05
2015年10月底国家发展改革委出台《关于完善陆上风电、光伏发电上网标杆电价政策的通知》(讨论稿)(以下简称"讨论稿")。此次明确提出,在"十三五"期间,陆上风电、光伏发电的标杆上网电价将随着发展规模逐年下调,以实现国务院办公厅《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(2014-2020年)》(国办发[2014]31号)提出的"到2020年风力发电与煤电上网电价相当、光伏发电与电网销售电价相当"的目标。
2015年10月的"讨论稿"的核心主旨在于实行"陆上风电、光伏发电上网标杆电价随发展规模逐年下调"的价格政策。
首先,针对不同资源区电价下降幅度不同,鼓励在消纳好的三类地区建设更多电站,抑制西部等消纳能力较差地区的投资冲动;其次,给出明确的时间节点,按照年度降低电价,缩短"路条"的有效期,将促使地方政府加快"路条"发放周期,促进更加透明的分配方式出现。
"讨论稿"规划了新光伏上网标杆电价方案,电站收益变化成了投资者最关心的问题。
影响光伏电站投资收益的因素众多,主设备材料价格、工程建设费用、市场融资环境以及弃光限电等客观环境等等都利益相关。假设其他因素稳定,仅讨论上网电价补贴下调对光伏电站收益的直接影响,以业内平均指标为基数,测算结果显示:不同资源区因电价下降幅度不同,收益影响也不尽相同,2016年电价下降将导致电站内部收益率(IRR)降低0.91%~2.52%,其中,一类资源区影响最大。
光伏电站投资作为光伏产业链上收益最高的环节,逐渐成了继制造业之后的聚集焦点,保持内部收益率持平或者继续提高是市场投资的主旋律。
提高电站内部收益率,首先想到的答案自然是降成本,其次根据电价补贴的发放原则,提高的发电量便是下一个答案。而综合来看,从系统成本、运维效率、发电量等角度综合优化,实现LCOE的持续降低,在25年生命周期内,为投资者持续带来稳定可靠的收益,才是维持IRR(内部收益率)平衡的关键所在。
以一类资源区为例,上网电价补贴下调后,若想维持与2015年相同的内部收益率,电站投资金额须减少约0.46元/瓦;若同等投资条件,则发电量须提升约5.56%。
同质化严重,低成本、低质量、低价格,会摧毁我们未来的行业竞争力。企业必须有合理的盈利,才能够持续投资研发,保证适当的利润积累,是行业发展的基础。
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显示,从2007年~2015年,光伏组件价格从36元/瓦下降到现在3.5~3.8元/瓦,下降了86.4%;逆变器价格从4元/瓦下降到了0.3元/瓦以下,下降了90%以上;并网光伏系统价格从60元/瓦降到每瓦7~8元/瓦,下降了86.7%。
政府的各阶段各项政策的出台,都是意在推动光伏业通过技术创新引领成本下降,逐步取消补贴实现"平价上网"。早前能源局推出的光伏"领跑者"计划也意在激励企业技术创新,推动行业转型升级。
光伏产业相关数据显示,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光伏制造业总产值超过2000亿元,多晶硅产量约为10.5万吨;硅片产量约为68亿片,电池片产量约为28GW;组件产量约为31GW。截止2015年9月,我国光伏发电装机规模达到约37.95GW,而未来"十三五"期间或达150GW的规划目标。未来国家政策将继续向光伏产业倾斜,同时光伏产业将更加重视科技创新和价值创造,提高转换效率降低系统成本,加快与"互联网+"的融合。
补贴持续下降的即成现实,光伏业必须从技术上突破,找到解决方案。